周黎红 安徽省南湖强制隔离戒毒所
摘要:本个案是针对一例复吸的自愿戒毒 人员的的心理咨询,复吸人员的心理更加脆弱和敏感,会认为自己是戒毒失败者,认为毒品是戒不掉的,丧失戒毒信心和戒毒动机,咨询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接纳与支持,努力关注他们积极的地方,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重新帮助他们树立戒毒的信心、动机,提高应对心瘾、防止再次复吸的能力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在咨询工作中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并结合来访者中心疗法、积极心理治疗、音乐治疗等方法相结合的心理干预模式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复吸;戒毒人员;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李某,男性,35岁,汉族,高中学历,离婚,经济状况一般,父母是农民,家庭关系一般。
二、主诉及个人陈述:
(一)主诉:再次吸食冰毒至烦躁,焦虑,懊悔、自责,易发脾气二个月,伴有失眠、食欲下降。
(二)个人陈述:李某三年前在朋友的教唆下开始吸食冰毒,之后渐渐上瘾。两年前父亲知道后报警而被强制隔离戒毒二年,与两个半月前解戒回家,回家后不久在毒友的诱惑下,再次吸食冰毒,随后就开始变得情绪激动,易发火,烦躁,焦虑,同时又对复吸的行为感到很是懊悔,后悔自己的意志力太差了,两年的戒毒努力都白费了,对戒除毒品和未来的生活失去了信心,觉得愧对家人,担心朋友们会更加看不起自己,与正常圈里的朋友交往有所减少。复吸之后,父母的责怪和抱怨让其心情更加自责,难过和烦躁,经常失眠、多梦,食欲下降,在家人的劝说与陪同下主动来寻求帮助。否认有幻听,妄想等病理性精神症状。否认有自杀的想法与行为。
三、成长史资料、精神状态、身体状况、社会功能:
成长史资料:李某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在家排行老大,父母是农民,吸食冰毒之前性格偏内向、好强,与父母关系一般,且父母对其管教较严厉。高中毕业后就在当地一家工厂打工,由于工作认真负责,与同事人际关系融洽,得到领导的重用,提升为车间主任,收入提高的同时工作业绩也做得很好,得到各方面的肯定,便飘飘然了,辞职自己经商,正是在这一阶段,因应酬而认识了一些吸食毒品的朋友,由于缺乏毒品危害的认知,开始吸食冰毒以至成瘾。两年前因父亲报警而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对父亲两年前的报警行为一直心怀埋怨。
精神状况:感知觉正常,注意力减退,思维逻辑能力正常,无幻听、妄想等病理性精神症状,否认有原发病理性精神疾病。
身体状况:既往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和传染病史。
社会功能:因复吸毒品而担心朋友看不起,社会交往有轻度影响。
四、咨询过程中首次印象和他人的反应
(一)家属反应的情况
今年四月份回家后,开始几天还好,后来就表现烦躁、焦虑,还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发脾气,睡眠、饭量明显减少,人变消瘦,与朋友的交往稍有减少,在父母的劝说下来访者才愿意来寻求帮助。没有自杀、自残现象。
(二)心理咨询过程中首次印象
李某在父亲的陪同下前来寻求帮助,意识清楚,衣着整洁,步态平稳,回答问题不是很主动,问一句答一句,但逻辑思维正常,情绪不平稳,表现为紧张不安,抑郁,不愿与咨询师有目光接触,交谈中注意力欠集中,自知力完整。
心理测试结果:
1、抑郁自评量表: 标准分59分 轻度抑郁;
2、焦虑自评量表 :标准分55分 轻度焦虑;
3、90项症状清单 :总分179分,阳性项目数56,人际关系敏感2.5分 抑郁2.3分焦虑2分 其他2.1分
五、评估与诊断
(一)对来访者的评估
根据观察及对临床资料的收集,李某智力及意识水平正常,个性偏内向,两个月前因复吸毒品变得烦躁、焦虑,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多梦,食欲下降。担心朋友看不起他,与他人交往有所减少。对戒毒和未来生活失去信心,在家人的劝说下主动求助,自知力完整。
(二)原因分析
1、生物原因:男,35岁,吸食冰毒成瘾。
2、社会原因:
1)强戒回家后仍与原来的毒友联系,受他们的引诱而复吸毒品。
2)两年前是家人报警而被强制隔离戒毒,与家人之间产生一定的隔阂,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和帮助。
3)复吸之后家人的责备增加了压力。
4)社会舆论的压力。
3、心理原因:
1)性格内向、要强。
2)存在错误的认知:重新吸食冰毒之后对戒毒失去信心,觉得以后的生活没有多少希望了;觉得大家更看不起自己.
3)存在想戒毒又控制不住继续吸毒的趋避心理冲突。
4)情绪方面:受到烦躁、焦虑、自责、后悔等情绪的困扰,
5)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不能解决目前的困扰。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李某的知、情、意统一,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并且没有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2、与抑郁症相鉴别:李某虽有抑郁情绪,但不是主要症状,也没有兴趣缺乏、思维迟缓、自杀意念等症,因此可排除抑郁症。
3、根据许又新教授提出的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李某病程不到三个月,为短程;烦躁、焦虑、抑郁等症状但较轻,且有主动摆脱的意愿;社会功能轻度受到影响,总体得分为3分,还不够诊断为神经症。
4、引起该李某症状的主要原因,是较大的现实刺激,在朋友的教唆下不慎重新沾染上毒品使李某情绪烦躁、焦虑,懊悔、自责和抑郁,痛苦情绪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社会交往稍有减少,社会功能受到轻度影响;痛苦情绪被最初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关联的刺激也可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6、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及相关资料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六、心理咨询目标制定
经过对收集到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依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来访者协商,针对其目前心理问题造成的影响,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一)近期目标与具体目标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1、转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2、改善和消除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
3、提高睡眠、饮食质量;
4、激发戒毒的动力与信心;
5、能有效地应对心瘾的发作;
6、提升有效管理情绪的能力;
(二)长期目标与最终目标:
1、增强应对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
2、提高来访者对毒品的认知力和免疫力,提高有效预防复吸的能力;
3、培养积极乐观的思维模式,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4、改善家庭关系和修正自我的交友环境,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其保持良好的戒断状态;
5、改变原来的生活环境,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重新找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6、帮助塑造和完善人格,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促进李某的心理健康与成长。
七、制定咨询方案:
1、主要咨询方案与适用原理:
本个案咨询是以认知疗行为疗法为主,并结合来访者中心疗法、积极心理治疗、音乐治疗等等方法,通过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咨询态度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通过改变不合理的认知,能明显改善来访者的负性情绪,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通过有效行为练习,如呼吸、肌肉放松练习,放松冥想练习,感恩练习,每天记三件好事,有效应对心瘾的方法练习及防复吸练习等等,用行为改变强化、促进和巩固新建立的认知模式,以巩固以上的咨询效果,提升戒毒的信心,增强应对心瘾的能力和防复吸的能力。在咨询中以接纳、鼓励、支持为主,积极引导,强调家庭作业的作用,赋予来访者更多的责任,让其在咨询中之中承担主动的角色,促进来访者自己反思、改变与成长。
2、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在咨询过程前,告知来访者应尽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此期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或终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来访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咨询师;
3)本着对来访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者终止咨询;
义务:
1)介绍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来访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来访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二次,每次50分钟,预计8次。
咨询收费:为自愿戒毒人员做心理咨询是戒毒治疗中的一项,免费。
八、咨询过程:
咨询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是诊断阶段(第一次咨询):
目的:收集资料,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第一次访谈:
1、摄入性会谈
以真诚、热情的态度充分尊重来访者,要做到无条件的接纳来访者,耐心、认真地倾听,用开放式提问、鼓励、共情、无条件接纳等技术,让来访者尽情倾诉,以详细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及故事。
2、积极关注
充分肯定李某自愿戒毒的行为以及与其交流时表现出来的一些好的品质与优点,增强来访者的成功经验体会,提升其自我价值和戒毒的内在力量。
3、初步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4、心理测试:向李某说明选用量表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的同意后方可实施。
5、明确来访者主要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估、鉴别诊断和诊断
6、与李某一起商量确定咨询目标、咨询方案。
7、布置家庭作业:自我认知练习:回顾并写下自己吸毒前的优点,写得越多越好,
(二)第二阶段是咨询阶段(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咨询)
目的:根据咨询方案开始进行咨询,逐渐改善和缓解来访者的心理问题。
第二次访谈:
1、反馈家庭作业:
李某诉通过写优点,意识到原来自己还有那么多的优点,唤起自己戒毒的信心。
2、分析问题:
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让求助者理解现在的问题(C)--烦躁、焦虑,内心很痛苦是由于不合理的信念引起的(B)---戒毒戒了两年还是复吸了,我是个失败者,以后肯定是戒不掉了,我的未来还有什么希望,我现在的情况糟糕透了,家人也怪我不争气,亲戚朋友都看不起自己。
3、领悟与修通阶段:通过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帮助李某相信自己的问题源于他对事物的看法与信念,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信念,并代之合理的信念,从而使其情绪症状得以减轻或消失。
咨询师引导来访者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具体对话节选:
咨询师:我很理解你目前的处境,复吸之后对自己的打击比较大,对戒毒与未来的生活信心不够,是这样吗?
李某:是的,强戒了两年,现在我又吸上了毒品,我是个失败者。
咨询师:可是,吸食冰毒以前你并不是这样呀,还有那么多的优点!
李某:是的,以前我在工厂里上班,工作认真负责,与同事相处的也很好,因表现好,还被提升为车间负责人,
咨询师:既然这样,你觉得把“我是个失败者”这句话换成“我在生活上相对失败了”,是否更合适些?
李某:(沉默)……可能是吧。不过,不管我今后再怎样努力,毒品我可能真的戒不掉了。
咨询师:如果我们在路上连续跌了两跤,我们该怎么办?是一直就这样躺着,还是爬起来继续前进?
李某:那肯定得爬起来继续赶路。
咨询师:是呀!在前面我们已经证实了你并非一直都比别人差,在有些时候你的一些表现比别人还好些,还有那么多的优点和好的品质。再加上有这两次跌跤的教训,只要努力,我相信你以后一定可以走得更好!
李某:我很久没有意识到自己还有这么多的优点。
咨询师:因为你现在已习惯上用“我是个失败者”这类先入为主的观念考虑问题。
李某:你是说我可能把问题想得太严重了。
咨询师:很高兴你能认识到这一点,回去后可以再仔细做一些类似的分析。事情往往没有我们想象得那样糟糕,我们在接受自己好的方面的同时,也要学会接纳自己不好的方面,这样,我们才有力量去改变,从而成长得更好。
3、家庭作业:要求李某制定每日活动计划表,通过丰富的业余活动(如打篮球、跑步、听音乐)帮助缓解和释放负性性情绪。对出现的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辩论,对建立的合理信念而表现积极适应的情绪和行为时,要及时予以自我奖励。
第三次访谈、第四次访谈:
1、积极关注:
充分肯定来访者入院以来来表现进步的地方,并一一列举出来,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进步的地方,增强来访者的成功经验体会,以增强戒毒的信心。
2、戒毒动机强化:
药物依耐者的内在戒毒动机是发生改变的真正动力和关键因素,通过心理干预来激发戒毒人员积极改变自己的内在力量。
1)促动性交流
在积极倾听、无条件接纳的基础上找到切入点,引导来访者思考吸毒对自己工作、生活、身体及家人造成的伤害,放大并聚焦于此,引起来访者的关注并思考改变的必要性来强化戒毒的动机。
2)分享毒品危害典型案例、观看毒品危害图片
通过分享毒品危害典型案例和观看毒品危害图片,进一步加深对毒品危害的认知,如出现幻听而出现跳楼的,出现被害妄想而拿刀砍人的,吸食毒品过量而猝死的,毒驾而车毁人亡的等等,并引导来访者思考身边的毒友中可有这些类似症状的,使其领悟到这些危害是普遍存在,是每一个吸食者最终的归宿,没有人可以逃脱,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让来访者认识到在这些严重危害发生之前能把毒品戒掉是多么庆幸,多么正确的行为,再一次强化其戒毒的动机与愿望!
3)观看戒毒成功人士的励志演讲和视频《鹰的重生》
观看之后在感动之余增加来访者戒毒的勇气与力量,激发其戒毒的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永不放弃的坚持下去。
4)音乐治疗
播放音乐《珍珠》
引导语:举起双手,想象一下你的双手正捧着许多珍珠,珍珠代表你最珍贵的人、东西或事情,随着音乐的响起,手里的珍珠却一粒一粒地滑落下来,感觉一下自己的感受是什么。
作用:可以激活来访者去体会和感受在自己内心最最珍贵的是什么,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从而增强其戒毒的动机与愿望。
5)放松冥想练习一(因接纳而改变)
放松冥想练习可以通过关注呼吸让人活在当下,全身放松,有效缓解负性情绪,让人更平静,同时还能提高注意力、自控力,提高处理情绪的能力,增强戒毒的动力与力量。
结合呼吸放松、肌肉放松,在轻柔的音乐背景下进行放松冥想练习,此次冥想的大概内容:我们要学着爱护自己、珍惜自己,这样你就会有更大的力量和勇气,去处理那些需要改变的行为,我们有责任让自己远离危险的环境与事物,有责任让自己生活得更健康幸福。
3、家庭作业:
1)回顾在这两次访谈的内容以巩固效果
2)在起床的时候和睡觉前进行放松冥想练习。
第五次面谈:
1、放松冥想练习二(改变人生模式)
方法同上,此次冥想的大概的内容:与原有的生活模式说再见,开始一种全新的、健康的生活模式。
2、改善来访者与父亲的关系
李某在吸食冰毒后与父母关系就比较紧张,对父亲两年前的报警行为一直心怀埋怨。用空椅子技术来改善与父亲的关系,当李某学会站在父亲的角度考虑问题时,李某流下了眼泪,对父亲的埋怨开始慢慢释然,重新感受到父亲那严厉背后的慈爱。
3、感恩练习。
1)让来访者每天至少写三件值得感激的人和事。
2)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
当感恩成为一种习惯,我们会更多地珍惜生活中的美好,让我们与家人、朋友的关系更加和谐,能让李某感觉到被重视和支持,从而生活得更加幸福。
(三)第三阶段是巩固与结束阶段(第六次、第七次咨询、第八次咨询):
第一部分、指导将学到的合理思维方式和新的合理信念用于工作生活中,帮助求助者面对现实、接受不确定性、学会自我关怀,自我指导、宽容与变通性,树立一个较现实、较理性、较宽容的人生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自我成长。
第二部分、指导来访者防复吸练习:
1、对渴求感的重新认识
让来访者认识到渴求感是吸毒成瘾的自然产物,在身体依赖清除以后会经常出现,不用害怕,是戒毒过程中正常的现象。渴求感只有你向它投降时才会显得强大,如果你不去碰毒品,你的渴求感就会减弱并逐渐消失。
2、应对渴求感的技能练习
1)思考一些诱发环与因素,并努力避免接触这些环境,可以明显减少渴求感。
2)一旦出现渴求感,首先要同自己说“停”,然后用30秒的时间想一想毒品的危害及给自己及家人造成的伤害与痛苦,有条件的可以看一看毒品危害的图片,对自己说我一定可以做得更好,远离一些伤害自己的东西。用橡皮筋弹自己的手腕,稍加用力以引起腕部的疼痛,拉弹时需要注意力集中计算拉弹的次数,直到心瘾的消失。
3)用一些方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运动(跑步、打篮球等),听音乐,找家人诉说心里的感受,看电视,洗澡等,也可做放松冥想练习,能明显减轻心瘾发作时焦虑、烦躁不安的情绪。
3、拒绝毒品的技能练习
通过角色扮演来练习如何果断拒绝毒友的引诱,主动回避高危环境,增强抵抗拒绝毒品的能力。
4、更正一些错误的认知,减少再次复吸
引导来访者认识到以下这些错误的认知,减少再次复吸:
1)我能控制好量,少吸一点就不会成瘾,就不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伤害;
2)戒毒这段时间太辛苦,在饱吸一次就收手;
3)吸完之后我大量喝水、运动,让自己大量小便与出汗,或找个诊所输点葡萄糖水就能将毒排出去,对人体就没有伤害了;
4)我只有在看着别人吸食毒品,我能坚持住不吸食,才能证明自己戒毒成功。
5、建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1)改变原来的生活环境,在健康的环境中找份工作做,培养兴趣爱好,让生活充实起来;
2)尽量不要喝酒,喝酒会让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下降;
3)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坚持每天锻炼身体,每天两次,每次做半个小时,每天坚持放松冥想练习;
4)到敬老院或孤儿院做义工等等,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与意义,从而能迅速提升自我价值感,对保持很好的戒毒状态起着积极作用。
7、帮助重新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1) 加强李某父亲的心理辅导:对家人焦急、担心的心情表示了理解,并真诚、耐心地听其倾诉,使其压抑的情绪得以宣泄,指导李某父亲学习有效的沟通方法,从而帮助李某有效应对心瘾的发作,给予李某关心、鼓励、理解、支持,以及正确的监督管理方法,成为李某身边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2)鼓励其在健康的环境中结识新的健康的朋友。
九、咨询效果评估:
(一)来访者的自我评估:
李某自诉充分认识以前的想法的不合理的地方,并学会用合理的信念去思考和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心情变得平和,睡眠质量明显提高,与父亲的关系得到明显改善,深刻感受到毒品的严重危害,应对毒瘾发作的能力和防复吸的能力明显提升,对戒毒和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二)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
李某的不合理信念得到修正,学会了接纳自己,有效缓解和消除负性情绪,懂得用合理信念取代不合理信念,有一定的自我成长。充分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激发其戒毒的信心与斗志,能有效应对心瘾的发作,增强对毒品的抵抗力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复查心理测试结果:
抑郁自评表: 标准分40分,无抑郁体验。
焦虑自评表: 标准分42分,无焦虑体验。
90项症状清单:总分111分,阳性项目数20,十个因子分均小于2分。
通过以上评估结果,本次咨询较好的完成咨询目标,咨询效果良好.
(三)回访
出园一月后,电话回访,李某已在外地找到一份工作,目前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精神状态良好,每天饮食、睡眠正常,还坚持每天锻炼,生活很有规律,保持很好的戒断状态。
结束语:目前由于戒毒人员复吸率很高,所以加强复吸人员的心理干预显得很重要,可以防止他们破罐子破摔而再次复吸,面对复吸的戒毒者,咨询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接纳与支持,努力关注他们积极的地方,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改善和消除负性情绪,重新构建戒毒的动机和信心,提高应对心瘾、防止再次复吸的能力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民族出版社、2012年7月第2版.
3. 施红辉李荣文 蔡燕强 主编.毒品成瘾矫治概论.科学出版社. 2009年6月.
4. 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 心理咨询师(三级). 民族出版社,2012年7月第2版.